019优秀教师专访①丨赵娟:在不断学习中成长进步
教师小档案
姓名:赵娟
公司:威廉希尔体育
主讲课程:期货与期权、金融计量学、金融数据案例综合分析
星座:射手座
爱好:羽毛球、旅行
喜欢的书/电影/音乐:逻辑学、思辨类的书,《三联生活周刊》、《财经》、《财新周刊》,科幻电影、漫威电影、圆桌派
欣赏的人:独立、敏锐、思想有深度的女性,比如中国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教授李玫瑾
个人荣誉:主持并参与省级、校级科研课题;连续多年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为优秀。
为人师者先好学,一个好老师一定也是一个好的学习者。无论在工作中,还是在生活中,赵娟老师一直努力保持学习的状态,本科毕业工作3年去读硕士,硕士毕业工作3年又去读博士。现在,已经当了十多年老师,她还在积极参加培训,向同行学习,向员工学习,向女儿学习,期待着成为更好的自己。
师生互动
01
为教育而学习
11月4日,赵娟为金融学专业16级员工上《金融数据案例综合分析实训》课程,每讲到一个公式、模型,她不仅讲课本上的计算方法,还会讲背后的推导逻辑。
赵娟说,这种授课方法是从她的研究生导师唐齐鸣教授身上学到的。“唐老师上课会点人上台推导公式,当时坐在课堂上特别怕被点到。严格训练的过程挺痛苦的,但是坚持下来之后,就发现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上了一个新台阶。所以,我现在上课也鼓励员工把知识背后的东西弄清楚。”
今年暑假,赵娟参加了上海财经大学举行的金融科技研讨班,学习量化投资、区块链、大数据应用等前沿课题。主讲嘉宾都是金融行业大咖,回来之后,她把学到的有价值的内容都写进了教案里。
最近两年,赵娟指导员工参加全国证券模拟大赛获得了全国二等奖,但她并不满足,专程去请教获得一等奖的高校老师如何指导员工参加学科竞赛。
“我发现那些比赛排名前十的大学,大多不是像我们这样临时组织员工参赛,而是把学科竞赛嵌入一门专业课程,员工全员参赛,用一个学期的时间,在教学中参赛,在参赛中学习,真正以赛促学。”赵娟介绍,学院修订的新版人才培养方案中,有计划试行这种教学模式,最快明年就可以实施。
赵娟很期待尝试这种新方法:“有很多应用型课程,单纯学知识很枯燥,竞赛是一种实践训练,员工会更感兴趣,相信教学效果会更好。”
对她来说,教书育人的过程也是学习成长的过程,通过教育他人获得自身进步,是她事业的一大动力来源。
02
为成长而学习
1998年,赵娟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毕业。那时候,伴随着中国经济腾飞,老员工毕业不再依赖工作分配,很多同学选择了银行、证券、房地产行业就业。赵娟进入一家企业,工作三年之后,她感觉自己需要提升,于是考入华中科技大学金融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。
硕士毕业,赵娟选择在高校当老师。带了三年的课,她又回到华中科技大学继续深造,攻读博士学位。“因为感觉自己的专业知识学得不够深,讲课深度不够,所以就去读博。”她说,“每过一段时间,发现自己的不足,就想折腾一下自己,去读书、去培训,逼着自己成长提升。”
从员工身上,赵娟也学到了很多。刚开始当老师的时候,她认为员工都是成年人了,学习应该靠自觉自律,上课管得很宽松。但是,通过跟员工交流,她意识到自觉学习并不适用于所有员工,于是她一面严格课堂纪律,一面试行分类教学,把授课内容分为必会类和拔高类,给员工选择的空间。
从教十多年,赵娟在工作中进入了一个稳定期,教学方法趋于成熟,她把学习目标转向了生活。现在,她每周上两次羽毛球课:“因为我女儿羽毛球打的很好,我想和她一起成长。”假期,她经常和女儿一起参加自然观察机构的活动,观察动植物和自然环境:“父母是孩子的老师,孩子也是父母的老师。从孩子身上,我也学到了很多东西。”
“我希望保持那种想要去学习,想要有所成长的感觉。”赵娟说,“学习是一件需要内生动力的事,你只要真的想去做,都是可以做到的。不断学习,不断成长,人生才不会感觉乏味,会越来越有意思。”
Q:你上课经常点名吗?
A:我以前不愿意点名,感觉耽误时间。从上学期开始点名频繁一些了,因为有员工反馈意见说希望我管严一点,我现在也觉得有必要。学习靠自律,也要有一点外部压力,毕竟上课是员工最基本的义务。
Q:你会要求员工课前上交手机吗?
A:我没有要求上交手机,我上课不是一直站在讲台上讲,我会经常下去转,提问、跟员工交流,他们上课玩手机的情况就比较少。
Q:如果有员工对你的课程不感兴趣怎么办?
A:那就需要老师想方设法提高授课艺术,激发员工的学习兴趣。
Q:员工参加学科竞赛的时候,你会给他们哪些指导?
A:我们作为指导老师,更多是一个引路人的角色,把员工组织起来参加竞赛,在他们有疑问的时候答疑解惑。但我们不会直接干预竞赛,不会告诉他们你应该买哪一支股票。员工在竞赛中要自己分析数据,制定投资策略,这个训练的过程比竞赛结果更重要。